名扬华中的汉口苏恒泰伞店 原载1988年武汉文史资料第三辑 |
|
发布时间:2011-11-3 来源:原载1988年武汉文史资料第三辑 作者:苏荫泉 阅读次数: 字体: 大 中 小 | |
名扬华中的汉口苏恒泰伞店
苏荫泉一九六六年春
汉口苏恒泰伞店,原是一副摆设于街头的修理伞担,经过数十年的经营,发展成为了拥有将近200人的一个中小型工厂。年经销量从五六千把达到10万把。资金... |
|
名扬华中的汉口苏恒泰伞店 苏荫泉
汉口苏恒泰伞店,原是一副摆设于街头的修理伞担,经过数十年的经营,发展成为了拥有将近200人的一个中小型工厂。年经销量从五六千把达到10万把。资金从手里只有50元的 由修理雨伞到出售雨伞 “苏恒泰伞店”创设于公元1864年(青同治三年),创业人即我的先祖父苏文受。先祖父原籍湖南长沙东乡石门坎人,幼年学做雨伞,艺成帮师数年后回家,自种祖遗薄田,兼作雨伞出售,维持生活。约在1860年(清咸丰十年)前后,我家有祖山坟地一块,被同乡吴姓豪绅侵占,迭经据理交涉,并央人出面翰旋,均无结果,没有办法,只好告状到地方官厅,企图合理解决。那知封建社会,官绅原为一体,正如谚语中说:“衙门八字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。”打来打去,打到最后,我家输了官司不算,还把几亩薄田也卖光了。
1862年(清同治元年)先祖父签于在家乡生活不下去了,抱着满腔的愤恨,把粗笨家具什物,倾其所有变卖一空,携带祖母远走高飞,来到了汉口,在关帝店(即现在桥口区西关帝巷)租得一间棚屋定居下来。为了生计,每天把制伞工具挑到集家嘴河街,代客修理雨伞。
集家嘴为汉水流入长江交叉处,是货物集散地,帆船客户云集,因此修整雨伞的人也多。我祖父在修整时,就注意湖北蒲圻、潜江两县产的雨伞质量和优缺点,觉得比湖南的雨伞相差很远。他那时就抱着想制造一种有湖南优点的雨伞来供给顾客的动机。到1864年,我祖父除生活开支外,还蓄积了钱30串文(铜钱是封建时代一种流通货币,一文代表一个钱)购买了一些做伞的原料,利用晚上时间在家制作。制时把伞骨、伞柄改粗,纱边增加两轮头发绳子,鉳三层净料皮纸,打三道油,这样不但伞身坚固,而且防御力强,使用寿命长。做好后,就摆在伞担子上出售,售价每把240文,牌品定为“苏恒泰”。顾客买去使用后,均感到比蒲圻、潜江的伞好,尤其农村群众更欢喜购用。于是互相介绍,渐渐供不应求,不得不雇工人来增加生产。“苏恒泰”三字,这时已开始在广大的顾客中流传。
我祖父看到营业有发展前途,便于1864年租到关帝庙魁斗巷口小板铺门面一间,把伞担收起,正式开设“汉口苏恒泰伞店”。这时已陆续加雇工人12人,还带了3个徒弟。月产量达500-600把,还时感脱硝。我祖父为巩固营业信誉起见,无论再销,扔抱薄利多销的宗旨,绝不涨价和粗制滥造。因此,更取得顾客的赞誉。 |
|
返回>>Top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