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苏恒泰

苏恒泰油纸伞 原载武汉手工业精英集(第一集)

发布时间:2011-11-3      来源:武汉手工业精英集(第一集)      作者: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局编志领导小组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      字体:      
苏恒泰油纸伞 一九八四年九月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,古时曾用布帛作伞,故亦写作"散(绞丝旁)"。明代以后,才逐渐发展了纸伞。伞在古代尚有一别称,谓之“盖"。直到今天,江汉平原还有...


      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,古时曾用布帛作伞,故亦写作"散(绞丝旁)"。明代以后,才逐渐发展了纸伞。伞在古代尚有一别称,谓之“盖"。直到今天,江汉平原还有人称伞为“雨盖"。清代乾隆、嘉庆年间,湘、鄂地区已成为我国纸伞重要产区之一。清末民初,汉口纸伞与湘之湘潭、长沙,粤之广州、南海,苏之镇江,浙之杭州等地的纸伞齐名于国内外;  (注一)而创设于清同治年间的苏恒泰伞店,其纸伞以优质耐用著称,是武汉传统名产之一。据使用过苏恒泰油纸伞的人们反映,纸伞撑开后投以小石,伞面竞能将石子弹回;一把伞少则能用三、五年,多则可用七、八年。民国十七年<1 9 2 8年)在湖北省区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,汉口苏恒泰纸伞曾获一等奖。  (注二)相传在湖北汉川、钟祥、沔阳一带,昔日闺女出嫁时,定要购置苏恒泰的红面、蓝面纸伞各一把,红面的给新郎,蓝面的给新娘,以示红男绿女、美满姻缘之意。
    _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惨淡经营  微利多销


      苏恒泰伞店创始人苏文受,、是湖南长沙东乡石门坎人,幼年学做纸伞,,艺成帮师数年后,回家自种祖遗薄田,兼做纸伞出售。同治元年(1 8 6 2年),其祖传坟山地被豪绅强占,迫于生计,便携家来汉谋生,在关帝庙(今桥口区全新巷)租一茅棚定居;每天肩挑工具,到接驾(集稼)嘴沙河街一带为客修理雨伞。
    汉口集稼嘴是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,也是当时货物集散的水陆码头;终日船来人往,络绎不绝,修伞生意繁忙。其收入,除维持生活外,尚有少量盈余,不到一年.,已积蓄了三十串制钱=(每千文为一串,约折纹银一两)o于是购进少量原材料,利用晚间,自做纸伞,以苏恒泰牌名摆在修理担上出售。苏文受在修伞时发现湖北蒲析,潜江,黄陂,汉阳等县所产纸伞在制作工艺上略逊于湖南伞。他便参照湖南伞的特点稍加改进,采用较粗的竹制伞骨,裱三层皮纸,打三道油,伞衣纱边还增加两轮发绳。这种纸伞防雨性能好,使用寿命长。购伞者日渐增多,供不应求。为了扩大生产,同治三年(I 8 6 4年),苏文受改租关帝庙魁斗巷口(今桥口区华新巷)铺屋一间,正式开设苏恒泰伞店,雇佣少数工人制伞出售。每人月产五十余把,一把伞仅盈利2 5文。由于本小利微,他就处处精打细算,甚至褙伞时裁下来的皮纸余料,亦设法利用或作纸筋出售占经几年的惨淡经营,至同治九年(18 7 0年),工人增加到1 3人,还带了三个学徒,月产纸伞六百余把。苏恒泰这块招牌,顾客为之青睐。

1 2 3 4 
  返回>>Top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