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苏恒泰

苏恒泰油纸伞 原载武汉手工业精英集(第一集)

发布时间:2011-11-3      来源:武汉手工业精英集(第一集)      作者: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局编志领导小组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      字体:      
苏恒泰油纸伞 一九八四年九月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,古时曾用布帛作伞,故亦写作"散(绞丝旁)"。明代以后,才逐渐发展了纸伞。伞在古代尚有一别称,谓之“盖"。直到今天,江汉平原还有..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竞争中求发展
    苏恒泰伞店的兴盛,引起了同行的震动:有的羡慕,有的嫉妒。’于是湘、鄂两省纸伞业户纷至沓来,到汉口西关帝庙一带设店。在同治七至十三年<.1 8 68~1 8 7 4年)期间,先后有汉阳罗洪兴,黄陂杨天泰,长沙罗仲和,湘阴吴永顺,湘潭郭复兴等1 9家开业,把一条短短的僻静小街,变成一个热闹非凡的纸伞市场。汉口这块纸伞产销集散地,一直持续到建国后。    :    j‘
    纸伞业虽分南(湖南)、北(湖北)两帮,但为了争夺市场,所出产品均仿照苏恒泰式榉,借此招徕顾客,这就给苏恒泰带来了竞争对手。在这一新形势下,他必须稳定售价,提高质量,以物美价廉取胜。于是他断然采取了两项措施:  
  一是直接从产地大批购进原材料。油纸伞的主要原材料是竹子、皮纸、桐油、柿油、发绳,..纱线等。苏恒泰为了保证产品质量,在选料上十分考究,通常采用湖南茶陵,益阳出产的冬竹,因它肉厚、质硬,不易走型、弯曲,桐油则以湖南常德等地所产为佳,其纯度、光泽度较为优良多至于薄而性韧.经纬有力的郧皮纸,粘性强、汁清,耐久的湖北罗田柿油,更为苏恒泰所乐用。这些,’苏恒泰均直接到产地购进,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,而且还降低了成本
 二是成立生产作坊,改变劳动组织。光绪元年(18 7 5年),苏恒泰在大火路先贤巷又租赁房屋一栋,建立生产作坊,雇工四十余人。在劳动组织上,由传统的个体生产方式,即从材料到成品由一人负责完成,改为分组按工序分工的流水作业法。油纸伞生产大体分为做伞架和褙伞衣两大部份。苏恒泰将工人分成七人一组,即做伞架配备四人:两人做长直骨,一人做短撑骨,一人装葫芦和伞柄,褙伞衣安排三人:以两人褙纸,一人打油。同时,将计时工资改为集体计件工资,除伙食由苏恒泰供给外,每百把伞给工钱五串。经这样改革后,生产效率提高了3 O%。
    以上两项措施,使苏恒泰的纸伞确实达到了价廉物美的要求,在竞争中求得发展。象罗仲和这样的大店,无论在质量和售价上均无法与之抗衡。
    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苏恒泰作坊的工人已达百余人,月产纸伞六千余把,资金积累也大为增加。除先后在长沙乡下购买水田三百多亩、庄屋三栋(约值纹银五千余两)外,还有四千余元的流动资金。直至辛亥革命前夕,苏恒泰伞店已跻于叶开泰药店、万兴发帽子、老九如梳篦、牛同兴剪子等汉口名牌之列。年产纸伞八万把左右,并将销路扩大到豫、冀两地,特别是明油纸伞销往河南最多。
1 2 3 4 
  返回>>Top↑